当前位置:首页 >> 搜鹿文艺 >> 正文 |
|
又逢端节飘香时 |
|
作者:廉海军
发布时间:2015/6/15 17:43:52
点击:1461 |
|
又逢端节飘香时
廉海军
到端午节还有好几天呢,母亲就打来电话:“端午节,啥时候回来?” 我还没有什么计划,听了母亲的询问,便草草地回答:“放假再说吧!” “那我提前把粽子包好,你放假前一天我就煮在锅里,第二天一早你们回来就能吃!”电话那头,母亲抑制不住的高兴敲打着我的耳鼓,我没有理由拒绝这样的安排。 放下电话,我思绪万千,不觉回想起小时候的端午节来。 那时候,母亲身体强健,里里外外都是一把好手。端午前夕,母亲早早地忙开了:呼朋结伴去赶集,买回白花花的江米,金灿灿的黄米,还有果肉甘甜的红枣。接着母亲又是呼朋结伴一起去打苇叶。此时的苇子早已高过人头,放眼望去,好似一片翠绿的海。一阵晨风拂过,宽大的叶片飒飒地抖动着,好似欢欣跳跃一般,招呼着母亲这般勤劳的人们。不到晌午,母亲便背了半口袋苇叶回来啦。 吃过中午饭,母亲又开始张罗啦。她先把江米,黄米、红枣分别泡在小盆里,然后将打回来的苇叶和马莲清洗干净,码成一把一把的,有条理地放入大锅中开始煮苇叶。等到苇叶煮好了,母亲再把它们捞出来,浸泡在装有清水的瓷盆里。 做好准备工作,母亲就开始包粽子啦。她将这些煮好的苇叶、马莲,泡好的江米、黄米和大枣,以及空的水桶、板凳、剪刀等聚拢在一起开始了繁忙的艺术创作。这个时候,我也常常蹲坐在旁边,一边学着母亲的样子照猫画虎,一边趁母亲不注意将泡得鲜红肥美的红枣悄悄塞进嘴里。在我看来,包粽子并非易事,我常常是一掐就散花,而母亲却是一个熟练工人。只见她左手按住水里浸泡的苇叶,右手往外一抽,两片水灵灵的苇叶就变得洁净光鲜;然后再将两片苇叶交叉重叠,向外对折,一个锥形的苇筒就鼓起了圆圆的肚皮;紧接着,母亲腾出右手向锥形苇筒里装入红枣和江米,右手姆指和食指将苇叶向内一掐,再向左一靠,左手姆指顺便一压,粽子的四个角便出现了。那立体感真强!最后母亲抽一根马莲,左右上下一绕,一挑,一个鼓着肚皮四角分明的“杰作”便诞生了。看着母亲手下诞生的一个个翡翠一般的艺术精品,我暗暗赞叹中国妇女的心灵手巧和非凡创造。 三两个小时之后,江米、黄米和枣都没了,它们摇身一变,穿上了翠绿的衣服立在水桶里,还冒了尖。这让我忽然想起宰相刘罗锅关于“一桶江山”的典故来,只不过,在这里,母亲把“姜”换成了“江米”而已。 傍晚时分,母亲已经把包完的粽子煮进了锅里。等到沸腾的水汽氤氲袅袅,充满屋顶的时候,那幽幽的粽香便绊住了我的腿脚,牵走了我的心思。每隔一会儿,我便从街头奔向厨房,上气不接下气地询问母亲粽子的情况。 直到我的小伙伴们一个个提了煮熟的粽子或是双手捧着剥开苇叶的黄金或白银时,直到我压抑不住肚子里的诞水由嘴角汩汩外流时,母亲终于停了火,将锅盖掀开一个小缝,从锅底给我们兄妹三人拣出一小堆来。我们哪里抵得住这般诱惑,不等母亲放入冷水里冰一下便迫不及待地咬下满口滚烫的香味来。那一个个金黄银白的粽子,正如黄裳《喜迁鸟》中所述“角黍包金,香蒲切玉”,真不愧是遗落民间的艺术珍品呢! 剩下的粽子还要在锅里蒙上一夜。一大早,母亲把粽子从锅里拣出来,浸入水中再沥干。接着,母亲吩咐我将一碗一碗的粽子连同平安美好的祝愿,送给街坊四邻及亲戚朋友。我因此还有许多甜蜜的“跑腿所得”呢。 等一家人全部起床,母亲将剥好的粽子摆放在盘子里,有的金黄中浸着枣红,有的银白里裹着红云,上面再撒些白糖,那简直是美味佳肴。这就是我们端午节的早餐。 除了吃粽子,端午节的习俗还有不少。在太阳升起之前,父亲拔回了许多带根的艾草,插在家门的门框上,说是能够辟邪去病。晚上,母亲将多余的艾草著成汤汁让我们泡脚,为得也是百病不染。在北方,端午节虽处青黄不接之时,但贫穷已成为过去,午饭是最丰盛的。什么鸡肉猪肉,什么蛋类海鲜,母亲总要整满一桌。而父亲此时也必然要喝上几杯小酒。他喝酒时那响在唇间的“吱吱”声,至今在我耳畔缭绕不绝,好似幽幽的粽香在我的记忆中不断发酵。 后来我外出求学,母亲为了照顾我,往往在我休息时便包好了粽子。返校时,我还大包小包带了不少。但每次还未踏进宿舍的门槛,包里的粽子便一个个被打劫得“底朝天”了。至今我还能记起那倚在宿舍门框上的那一道道望眼欲穿的目光,以及那蜂拥而至被洗劫一空的嬉笑欢乐。粽子给了我绿色的记忆,那记忆里皆是马莲捆绑出来的欢声笑语。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从历史书中,我了解到,端午佳节的渊源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面对岌岌可危的楚国困境,楚怀王竟然听信谗言放逐屈原,逼得他投江而去。人们感念他的忠诚便创作了这么一道美味佳肴,希望江中的蛟龙鱼虾能留下屈原完整的身体。刘克庄的《贺新郎•端午》中说“谁信骚魂千载后,波底垂诞角黍。”刘辰翁在《齐天乐•端午和韵》里也说“鱼腹魂销。”可见,作为一道美食,不仅人类喜爱,就连水中的生命也都垂涎三尺呢! 如果说,战国的动荡不安造就了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那么投放粽子,纪念屈原,则寄予了人们对忠诚的敬仰,对太平盛世的怀念。殷尧藩有诗云:“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活升平。”今天,国泰民安,人们过端午吃粽子,喝蒲酒赛龙舟,虽说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但仍然表达了对幸福的挽留,对和平的渴望!谁说不是呢? |
|
|
上篇文章:父亲姓陈,我姓廉 下篇文章:廉价的父亲节礼物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