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搜鹿文艺 >> 正文 |
|
涿鹿非物质文化遗产“绕花” |
|
作者:廉海军
发布时间:2015/3/20 23:56:25
点击:1934 |
|
杜建平 摄(下花园)
正月十二,我到三祖文化广场观赏涿鹿非物质遗产——张各庄绕花。 一路走来,俊男靓女,白发翁媪,成群结队,有说有笑,一起向三祖文化广场涌来! 等我来到广场入口,那里早已人山人海,车流不息。隐约飘来一阵锣鼓的声音,我知道,绕花表演马上就要开始了。我大步流星,跟着人流小跑起来。 来到广场中央,眼前密密麻麻都是人:有花枝招展的年轻姑娘,有时尚帅气的英俊小伙,有精神矍铄的老年人,有朝气蓬勃的小孩子……艰难地穿过人丛,我来到了三祖石像的第一层台阶上。只见广场的正中央竖立着一个高大的铁架子,架子下面有几个身穿消防服的艺人正在进行着表演前的准备工作。以架子为中心,用拦阻带围成了一个边长约100米的正方形场地。场地外围堆满了黑压压的人群。人们笑语盈盈,指指点点,谈论着即将开始的“绕花”表演。 八点整,表演开始了。伴随着节奏明快的锣鼓声,艺人们开始点火,架子上的四个火球呈十字形一先一后沿着顺时针方向慢慢地旋转起来。这时,场地中间出现了扭打在一起的两个“人”,据身旁的知情人介绍,这是涿鹿传统的文化节目——二鬼摔跤。我仔细望去,果然看到两个面目狰狞、赤发披肩的小鬼紧紧地纠缠在一起,一会儿厮打转圈,一会儿腾挪跳跃,一会儿倒地滚爬,你不让我,我不让你,真是一场势均力敌的精彩表演。四周围观的人们时时传来阵阵喝彩和掌声。 此时,绕花表演也在同步进行。刚开始,四个火球由于燃烧不充分,呈暗红色。远远看上去,让人自然联想到风中飘动的鬼火。伴随着鼓点由低沉渐渐转为高亢,火球充分燃烧之后开始变得鲜亮,个头也好似比以前大多了。偶尔一阵冷风吹来,零星的火花飞溅出来,滴落在场地上,炸开了。这时,我身旁有几个人耐不住性子,扔下一句“没意思”便离开了。我不相信这就是“绕花”的全部,沉下心来默默地等待着。果然,这几个没有眼福的人们刚刚离开,耳畔就传来了高亢疾速的鼓点,四个火球转动得越来越快,在空中形成一条环形的火线。随着转速的加快,环形的火线开始向外喷射零星的火花,渐渐变成了一朵缤纷的“火花”。正当我们惊诧之余,只见火花越“开”越大,金光四射,流光溢彩,从中间向四周源源不断地汹涌喷射,好似流动的花蕊,更像飞溅的熔岩,最终形成直径达60米左右耀眼的火瀑金花。这壮观的场面令人震撼,引人遐思。我好似看到美丽的仙女在播撒幸福的鲜花,更像置身仙境跟着人们一起观赏美丽缤纷的烟火。那流星飞瀑瞬间点燃了围观群众的激情,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大约十几分钟之后,鼓点渐趋低缓,空中的花环也渐渐变小,边缘稀疏的花蕊纷纷掉落下来。忽然,鼓点戛然而止,花环消失了,火球也不见了踪迹,广场中间只剩下架子底下穿着防火服的几个艺人。这时,场地中央开始有人走动,围观的人们像失去阻挡的潮水一般,四散开来。“这就结束了?”“真漂亮!”从我身边擦肩而过的人们一个个余兴未尽。 出于好奇,我跑到“绕花”中心点探个究竟。原来,在铁架子的顶端装有两根十字形的铁杆,铁杆的末端各装有一个添满铁屑、木炭、焦炭的圆柱状铁丝笼子。将花笼内的燃料点燃后,由身穿防火服的艺人们协力摇动下面的联动装置,花笼便围绕花杆快速地旋转起来。随着转速的加快,花笼内的木炭、焦炭急速燃烧,化铁为水,飞溅而出,甩向场地四周,便形成了这缤纷艳丽的“飞花流瀑”! 据说,涿鹿的绕花表演大约起源于清朝末年。相传,一位智慧的老羊倌常年在深山放羊,羊群每到夜晚总是遭受野兽的侵袭。为了保护人畜的安全,他想出一个烧炭甩花驱赶野兽的戏法。没想到,这不但吓跑了野兽,也为单调的牧羊生活带来了极大乐趣。后来喜欢绕花的群众越来越多,还不断有人来向老羊倌拜师学艺,绕花技术便代代相传下来。如今,经过几代老艺人对花笼和燃料配方的不断改进和完善,绕出的火花越来越大,也越来越漂亮,最终形成现在流星四射的瑰丽艺术效果。 现在,涿鹿“绕花”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了当地政府的保护,绕花表演也被人们用来庆祝重大节日,祈求五谷丰登,风调雨顺。每年元宵节前后几天,这里的绕花表演都要吸引北京、天津等地的游客慕名而来。 “绕花”表演真是令人震撼、叹为观止!(廉海军) |
|
|
上篇文章:不要让说真话的人吃亏 下篇文章:走进涿鹿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