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搜鹿文艺 >> 正文 |
|
记忆车马店 |
|
作者:李治兴
发布时间:2018/8/5 18:33:11
点击:1819 |
|
记忆车马店
李治兴
现在,四通八达的交通网把人们带人了快节奏的社会,太行山高速、109国道、沙蔚铁路都从我们这里穿过,好的、坏的、不愉快的各种事务都变得逍终即逝。有时,快的让人反应不过来,跟不上时代。 看到,109国道上满是重卡、重汽、还有叫不上名的各种大小车辆络绎不绝,最烦人的是经常还堵车。司机晚上没有地方住。我就想起七十年代前的车门大店。 车马大店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叫客栈,最兴盛时期是七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中期,在穿越大堡镇的斜阳关古道的张(家口)西(合营)公路沿线,从辉耀乡的尤家园村到蔚县桃花村不到四十华里的路程就有尤家园、大堡、马圈、倒拉嘴、郭家堡、桃花六处车马大店。 那时,大堡地区的大堡、倒拉嘴、古佛堡、下沙河四个供销社就靠两辆四大套马车每年每天从涿鹿、下花园等地为当地百姓拉运各种生活、生产物资。那时张西公路是砂路,跑的多数是四大套、三大套大马车、小五眼、牛车、还有毛驴车,拉草的、运输各种物质、粮食的、搞贩运的、交公粮的一派繁华景象。特别是在七十年代后期,改革开放后,大路上跑的毛驴车居多,人们时新搞买卖,搞贩运。用山药换小米,用玉米换谷子等。路途遥远,有时两三天回不了家,离不开店,晚上就要住店。 车马大店,每天晚上,院里就沸腾了,出出进进好不热闹。特别红火,南来的北往的大伙住的大通土火炕,车倌大多数是中、老年人,一屋七八个人,多数是自己带被褥,店里也具备,大伙聚在一起,互通各方信息,你那里收成咋样,都种什么?小米多少钱一斤?你那里有红薯吗?像一场新闻发布会,但是,到深夜,多数时间在说荤话,谈弄女人,“你那相好的今天来吧?”“我有三个,我那相好的去了就不让走。”“我那想好的还给我买香烟兰。”“是那村的?”等等。吃饭多数是自己带的玉米面、糕面、莜麦面、小米,让店掌柜的给做,没有带米面的,自己想吃啥就让店掌柜拿自己家的粮食给做,各有各的价格算账。 我在车马大店住过三宿,第一次是七十年代我小时候和我二姐夫在涿鹿春光车马大店住了半夜,我姐夫是赶大车的。第二次是八十年代我作为大堡中学地毯厂负责人雇大堡生产队的马车往蔚县吉家庄北京地毯外工站送活,回来时天晚了在庄窠车马大店和车官住了一宿,第三次是在九十年代在郭家堡村放电影在村车马大店吃了一顿饭。 车倌们在车马大店住上一夜,第二天,一大早店院内,吆喝声次起不断。开始套车,哇哦、搭、於,休息了一夜的大马、大骡精神倍增,走的刚快, 把车敢出大院,车官还得跑步上车,你往北、我往南,回家的、才出门的,各向各的目的地进发。 正如电影《青松岭》唱的那样,“长鞭哎,那个一摔,吧吧地响哎,赶起那大车,出了庄哎海幺,嚎嚎。沿着那社会主义大道奔前方哎,哎嗨幺哎。”还有一些人嘴里哼着山西帮、二人台小曲。那时公路上汽车很少,我记到,辛庄村的孩子们为了看汽车,还带干粮来到大堡的公路上等半天,看到汽车是很奢侈的事。现在109国道经过扩建已直通西藏拉萨。 随着时代的进步,工业革命的迅猛发展,交通十分方便,在九十年代后期,牛马车渐渐退出历史舞台,公里上运输的主要工具被各种三轮车及大、小汽车取缔,车马大店也慢慢地悄悄地改造它用。 现在,车马大店,已成为过去、已成为历史、已成为老年人茶余饭后回忆的往事。 |
|
|
上篇文章:“七一”颂 下篇文章:不该忘却的印记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