吱扭、吱扭推碾子
李治兴
大概在八十年代出生的人不会想他的爸爸,更不会去考虑他的爷爷的那个年代是用什么机器把粮食磨成面粉、把谷子碾成米,维持生产、生活的。只知道现在大街上有米面门市,还有外地人开着三轮车在大街上喊“卖白面、换大米,” 在五十年前,大堡地区,人们吃面食、喝粥都是靠推碾子、推磨、吃小米也是靠推碾子、推大碾,就是用人力或用毛馿、大骡子拉碌碡。它是农民吃饭的重要工具。再往前推,家景好的、有权势的用自家的或生产队的毛馿或大骡子啦碌碡推磨、碾米,种啥推啥就吃啥。 解放前,各村地主、富农及大户人家院里都有自己的碾房、或磨坊。不过,大街上东西南北也有官碾子,也就是公共的,共村民大伙享用的。 有人跟我说;“你不要照相了,你发表照片就给地方引来客商!”“你不要写文章了,你发表文章,就给单位招来人气!”我茅塞顿开,嗷,我原来是为别人作嫁衣裳! 在六十代后期,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富裕村才有了磨面机、后来又有了碾米机,用柴油机带动,花几个钱,大大地节省了人们的劳动强度。 70年代,农村通电后接着又发展到用电动机带动磨面机,也就是第二次工业革命,这时,基本上实现了村村有小钢磨。改革开放后,发展市场经济,商品流通迅猛异常,头脑灵活的人率先搞起小买卖,换面、换米,抢了小钢磨的生意,现在除了个别大村还有小钢磨,为人们磨点五谷杂粮外,多数村的小钢磨已退出历史舞台。 现在,大街小巷天天喇叭在喊“卖白面、卖大米、莜面、糕面、挂面、方便面、糊糊面------.。”人们想吃啥就上街买,五谷杂粮送到家门口,即省工又省力 。自己种的玉米、谷黍、葵花、蔬菜等农产品几乎不吃,全部卖钱。再用钱买白面、大米,连吃莜面、湖湖面都是买磨好的。 吱扭、吱扭的推碾声早已成为我们的乡愁。成为远古的记忆,成为老年人挂在嘴边的故事。碾盘、碌碡、磨盘已成了废弃物。 回想起推碾子的日子,五味杂全。那个时候,下地干活回来了,还没得吃,有的时候就得先到有磨房的地方推面,有的人家白天地里农活忙,没时间,就利用晚上推面,有时推到深夜12点,睡一会儿,急急忙忙吃口饭,又下地干活了。 有的村,碾子少,尤其是冬天,大伙都闲了,大伙都到了推面的时候,要多推点米、面。至少够全家一冬天吃,有时还的排行、占上,也就是用簸箕或者扫抗的扫帚放在碾子上,不自觉的人去了就插行,免不了还要嚷架。 把玉米倒入碾盘,厚的适中,就靠人推碌碡不知转多少圈才能把玉米磨成面粉,然后用锣面锣子把细面放入口袋,粗的,再推,一般情况下这样反复推三次,剩下的玉米渣熬细粥。推一次面不知转几万个圈,汗流浃背,把粮食推好了,衣服也被汗水湿透了,家里人多的话,你推会儿、歇歇,我继续推,有时一推就是一整天。 吱扭、吱扭推碾子,那个日子已一去不复返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