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搜鹿文艺 >> 正文 |
|
大荆寺略说 |
|
作者:刘富
发布时间:2017/8/18 16:52:07
点击:2856 |
|
大荆寺略说
文/刘富(河北)
大荆寺,又作大丁寺。位于大堡镇政府驻地西北五公里处。村落建在已损毁的永寿寺旧址上,四面环山,东西两河,水出东南,路随水行。村口有一孤山,平稳圆健,像一颗圆珠。古有风水先生到此,曰:二龙戏水之地,一珠悬巽,必出人才。好地呀!好地! 据《保安州志》载“大丁寺堡,州南六十里,有永寿寺。”其余无记载可寻。现有永寿寺碑记石碑一块,做了学校的门口台阶,已人为地破损不堪,只残留了几个字。此碑右边,字朝下放有一块整碑,也做台阶,估计字迹完好,有待考证者,来将它翻开。此二石碑前二十米处,还有一碑,刻有建寺僧人的名字,和捐布施人的名字。这几块碑是笔者读小学三年级时(1987年),由学校平整校园时挖出,做了学校台阶。此校正建在当初永寿寺的正殿(供释迦牟尼佛)处,据老人们讲,正殿东西都有配殿,寺院当中有一棵六个人合围的古松,院东南立一石碑,石碑右侧悬一口千斤铁钟。佛殿南院是老爷庙和戏台(此两处建筑至今健在,只是没有了塑像,壁画已被损毁)。记得小时候,老爷庙做了学校的煤房,笔者曾在拾煤时看到,在房正面的壁画上,画着身穿彩衣的女人画像,端庄,而略带微笑,身材很臃胖的样子。西面墙壁上绘着关羽的故事,绿袍赤面,长黑须髯,赤兔马,青龙刀。从三结义,到麦城封神。 现在这些,只能从回忆里寻找。戏台也破烂不堪,雨露,火焚,东西壁顶绘着《白蛇传》的故事壁画,已模糊不清。 关于建村的历史,据祁要武编写《千年古镇大堡》考证,明朝山西洪桐泛灾,朝廷疏散人口,有段姓,王姓,武姓,杨姓,白姓,黄姓,刘姓等人口移至永寿寺附近定居。永寿寺西北有一地,叫大白墚,此处曾有一坟场,有墓碑,有看坟的房舍。墓主人系朱元璋治殿将军杨杰。因杨家后人犯满门抄斩之罪,守坟的杨家后人和家奴逃往蔚县吉家庄一带,易姓为金。1958年此坟被当地政府官员带人挖掘破坏。据说挖出的盔甲,宝刀,还有几枚金钱,还有石碑一块,这些至今皆属下落不明。听老人们讲,挖出的石碑上的文字,皆能认得,就是没有标点,无人能将此文读通,当时出土之时,请来好多有学识的人,终以感叹拂袖而去。 笔者小时听的故事,也是关于建村,比较离奇,又觉得有真实的历史存在故事里。据说,山西来的移民,分别居住在永寿寺河东山后的地方,此地叫山儿东(至今村口的东山,人们习惯上还叫西头山,估计与此有关。又作寺头山,缘于此山顶,曾建有寺庙,今天这里仍可见到破砖乱瓦。),还有河东的一处叫东湾的地方,还有一处便是南河岸叫南庄客的地方。当时,永寿寺香火鼎盛,又有朝廷的供给,有业匪者趁机下手,经常骚扰,一直成为寺内和尚们的心头大患。渐次和移民们来往惯了,方丈心生一计。聚四方居民论经外之言,说为免匪人各处略劫,大家需团结,共敌劲贼。并设一大钟,匪至,以击钟为信,民共起以抗。人人称善,口口道喏。过了些时日,有一和尚生出个多疑之心,向方丈道:“匪者,强悍也,民者,弱肉,民若惧之不来若何?”方丈说:“未可知,待匪至,钟信为观”。虽知那疑僧出了个馊主意,非让方丈击钟试试民来否?方丈也痴愚,便急切猛撞大钟,宏亮的钟声马上钻进了居民的耳朵。一刻间,执耙,举镰,携棍,喘吁吁,汗颜颜飞奔而至。看不见匪人,唯有呆立正在忏悔的和尚。民愤意已成,以至疏远。后三月一天,匪真临寺。方丈依旧撞钟,空费了浑身力气,撞断了一颗信心。逃不脱的劫数。匪劫财前,疑钟声为求救之信,于是怒火中烧,放出一把火来,尽将一座好好的寺庙焚之一炬。又不知过了几多年,三处居民达成一致,迁搬一处,在被毁的寺周围定居。此后,朝廷又敕令重建永寿寺。记得过去,人们过年闹红火,或是乞雨,都要到各处庙的旧址烧香焚纸钱。依次走遍,有正佛殿,老爷庙,阎王殿,九天庙,前龙神庙,五道庙,后龙神庙,狐仙庙,奶奶庙等。 还有一个真实的巧合的故事,就是建国后毁庙拆剩下的七个龙王的塑像,要搬走,停放在村口一土窖里。那天下午,东边晴天,西边来了一团黑云,没有开雷,就猛下起了雨来。村子西南方,生产队的八个人躲在土崖下面避雨。土崖塌陷砸死七人,只有一人获救。死人的方向,正是土窖口正对的方位。除了迷信,又多了分凄惨。 如今,村里以新换旧,该拆的拆,不该拆的也拆,建了新的,再建更新的。村容几经改变,归乡的游子,对她已是陌生了许多…… |
|
|
上篇文章:金色的鱼钩(涿鹿秧歌角剧) 下篇文章:相见欢.中秋
|
|
|
|
|